编办概况

静宁县委编办多措并举全面消化超编人员

【来源:静宁县编办 | 发布日期:2020-10-21 】 【选择字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编委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和省委巡视问题整改要求,静宁县坚持问题导向,把超编人员整改消化工作与启用电子编制管理证、清理混岗人员、公务员登记备案、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相结合,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全面消化超编人员,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一、调研摸底,结合实际定方案。县委编办会同组织、人社部门对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逐一进行清理摸底,通过机构编制核查、人员信息核对,共清理出涉及消化整改单位149个,其中行政机关42个,参管事业单位27个,事业单位80个;清理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245人,其中行政单位超编64人,政法机关超编2人,行政单位工勤人员超编11人,参公单位超编34人,事业单位超编134人。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静宁县消化县直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盘活编制资源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实施步骤,形成详细的任务分解表,全面安排部署超编人员消化整改工作。

二、加强领导,部门联动聚合力。超编问题消化整改工作敏感度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为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增强超编人员消化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该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为组长,县政府分管人事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行政事业单位超编问题消化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抽组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县委书记、县委编委主任亲自安排部署,跟踪督办,对个别消极应付、进度缓慢的单位及时进行了调度。县委编办主任亲力亲为,直接参与,及时与各超编单位领导沟通对接,指导、协调、督促各相关单位确定消化人员和编制调整意见。县直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消化超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任务落实。经过一个月的共同努力,逐单位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超编人员消化计划,已经有关会议审定,全部落实到位。

三、动静结合,消化超编亮实招。坚持严格执行政策与稳妥推进整改相结合,坚持严把入口敞开出口与优化队伍结构相结合,调剂编制和调动人员双向调整、“两条腿走路”,通过晋升职级的方式鼓励县直机关公务员到有空编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工作、县直单位公务员到有空编的乡镇工作。各超编单位特别是工信、林草、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等因体制和机构改革造成的超编大户,通过宣传动员、征求意见、竞聘上岗、投票推荐和到龄退休等多种途径确定消化人员,提出本系统、本单位消化超编人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全面消化超编人员,合理设岗定员,优化人员结构,彻底解决了多年形成的人浮于事,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顽疾。全县共调整编制363名,其中行政编制12名,工勤编制33名,事业编制318名,共调整人员193人,其中行政和参公管理单位混岗事业人员36人,参公事业单位混岗工人37人,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120人。

四、打破禁锢,盘活编制破难点。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原则,坚决打破“编制一核不变、一定终身”的局面和层级领域壁垒,盘活编制资源。一是建立空编收回机制。预留未配领导职数后,将各单位的空余编制全部收回,由县机构编制部门统筹使用。二是上调下配,层级联动。32名乡镇闲置工勤编制调剂到县直单位,用于解决工勤超编和安置参公单位混岗工人,通过自然减员逐步调整规范;将44名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分流到乡镇工作,充分利用乡镇空余编制,减少资源浪费。三是启动运行周转编制。在全县编制总量内统筹县级周转编制99名(其中行政编制6名,事业编制68名,工勤编制25名),用于消化个别单位因特殊原因产生的超编人员,待单位编制空余后逐步收回,周转、循环使用,从源头上坚决杜绝“边整改,边超编”问题,着力提高编制使用效益,切实做到编制有增有减,人员能进能出,超编人员应消尽消,超编问题在静宁机构编制管理中将成为历史。